
中方融媒4月28日讯 在怀化连绵群山中的中方县铜湾镇费家田村,47岁的村支书陈自华被村民亲切地称为“铁娘子”。扎根这片土地6年,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带领原本贫困的山村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产业兴旺、文明和谐的华丽蜕变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。
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
面对费家田村党员老龄化的严峻问题,陈自华深知,只有注入新鲜血液、提升党员能力,才能让党组织焕发活力,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。为此,她创新实施“三个一”工程:每年发展1名35岁以下年轻党员,为党组织带来新思想、新活力;每季度组织1次技能培训,帮助党员提升自身能力,更好地服务群众;每月开展1次“党员奉献日”,让党员在实践中强化责任意识。在这一工程的推动下,6年来培养的4名年轻党员中,周启祥成长为养殖能手,带动12户村民脱贫致富,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为了进一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,陈自华设计了“党员积分制”,将党员的各项工作量化到人。疫情防控值守1小时积2分,调解矛盾纠纷1起积5分,带动1户脱贫积10分,年终积分与评优直接挂钩。这一制度实施后,党员参与率从43%大幅提升至98%,党员们主动参与村里各项事务,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,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。
书写幸福乡村新篇章
陈自华始终将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致力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。2021年,在修建6公里机耕道时,面对10万元的资金缺口,她没有退缩,而是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。施工期间,她以身作则,每天清晨6点就抵达工地,与村民们一同劳作。当道路通车的那一刻,80岁的周大爷老泪纵横,感慨终于结束了用扁担挑果子的苦日子,机耕道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生产生活,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。
季节性缺水一直是困扰费家田村村民的难题,为解决这一问题,陈自华带领村民新建蓄水池1座,改造管网12公里,安装智能水表120个。她还自掏腰包,为孤寡老人杨奶奶家安装简易水龙头,并修建家用蓄水池,彻底解决了杨奶奶的用水之忧。在村卫生室改造中,她提出“三室分离”的科学理念,积极争取县医院现场会诊,组织村医和志愿者队伍上门为村民体检,提升了村里的医疗服务水平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。
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与危难关头显担当
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,陈自华深知这一点,她积极推动产业项目落地,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。2021年,在实施村肖湾冲高标准农田建设时,她每天蹲守田间,精心设计出“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现代化农田格局,助力该处粮食亩产从380公斤提高到620公斤,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。
她还推动建立了该村四大特色产业基地,包括龙牙百合种植60亩、青风藤中药材种植15亩、桑葚种植30亩、吴茱萸中药材种植15亩,这些产业基地共解决了85名困难群众的在家劳动就业问题,让村民们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。此外,陈自华紧跟时代步伐,自学网络营销,开设“费家田特产”抖音号,2023年帮助村民销售黄桃、柰李等农产品达20万元,成为乡亲们口中的“带货书记”,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,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在危难关头,陈自华更是展现出共产党员的本色。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期间,她创造性地提出“五包一”机制,即1名镇干部、1名村干部、1名村医、1名党员、1名志愿者共同包保1户返乡人员,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,实现了全村零感染,守护了村民的生命健康。在一次抗洪抢险中,她连续36小时不眠不休,转移群众87人,抢运物资5吨,处置险情12处,自家房屋进水却无暇顾及,损失1万多元。同年,8组因村民野外用火不当引发山火,她带领党员突击队救火,在山顶打火时头发被烧焦,手和脸都被刮伤,但她始终坚守到最后一刻,以实际行动保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六载春秋,陈自华如同大山里的青松,将根深深扎进泥土,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在她的带领下,如今的费家田村产业兴旺、乡风文明、生态宜居,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。她的事迹,不仅是一位基层女干部的奋斗史,更是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赞歌,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。
责编:舒千羽
一审:舒千羽
二审:蒲书琴
三审:钦佩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